星期二, 3月 30, 2004

邊際效益遞減法則

「邊際效益遞減法則」

最近的我開始對經濟愈來愈有興趣,以前高職讀商科時覺得「經濟」根本就是一門枯燥乏味的科目,話雖如此但我在聯考時經濟還拿蠻高分的(所以考完也就忘光了... ><),不過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也因我對經濟開始有了興趣,所以我有時在想到一些問題時,會試著以經濟學的角度去分析,看能不能沾上一點"邊" .....

前幾天我在騎機車時忽然想到一個問題,一個關於人與人相處方式的問題....
通常如果是一個我們沒有很熟的人來向我們問問題時(若對他沒有不好的感覺的話)通常我們都會表現出一付很有耐心的樣子去聆聽他的問題並且給予指導。且就算他問個二、三遍也都大致還算可以容忍,但反觀若今天換成是我們很親的人例如兄弟姐妹、男朋友、女朋友等問我們同樣的小問題時通常我們很容易顯得不耐煩甚至回答的不是很細心,

例如:
小明是小王的一個朋友,小明問小王說:「10除以2是多少?」小王會說:「5」。若同樣的情形換成..
小王的弟弟問小王說:「老哥,10除以2會是多少?」小王會說:「丫就5丫,你怎連這個都不會?」
上述這個情形也常發生在我身上,這時我不免想到我們人應該是會對自己比較親的人較好才對(基於人都較自私的道理來判斷)怎反而在這種事情上會變成對外人較親切和細心?這是什麼道理呢?

在經濟學裡面有一個鐵律「邊際效益遞減法則」有所謂的「近親生慢悔」通常和最親近的人相處愈久,愈容易覺得理所當然,而偶然的際遇卻是那麼新鮮可愛。所以若以這個論點來看的話,若你要如何去判斷這個朋友和你的熟識程度似乎可以用你對他的態度來判斷出,也就是當你對他所提出的問題開始很快就感到不耐煩和不細心時,似乎就是熟識程度愈來愈高了(這種想法我不知到底正不正確,只是連我自己都覺得蠻好笑的.....),而這種說法若要套上經濟學裡的理論則可以說是當「邊際效益等於邊際成本」則表示這個人、事、物的價值剛好等於你所付出的成本,例如你花了15元去買一杯可樂來喝,你一開始會覺得很爽,覺得這瓶可樂的價值大於15元,所以你很願意再買它來喝,但若當你一直喝到有一天你覺得這瓶可樂的價值剛好等於15元時,就是你可以試著換換新的飲料的時候了。

若照上面的比喻來推斷的話,那是否當這個朋友已達到我們對他很容易不耐煩時,就是可以放棄不管,且開始結交新朋友的時候了?當然這個說法我本人也無法贊成,所以就在我胡思亂想的結果下,我發覺似乎不該用「邊際效益遞減法則」來看待我們人類的「感情」,總覺得人類的感情不是那麼容理的可以輕易的被一個「理論」就可加以定義的東西,或許用「水與鑽石那一個較重要?」來推導會較有趣和符合實際情形。

===================================
☆★對一般人而言,經濟學就是黑板上複雜的圖表,報紙上難解的數據...... ★☆
☆★然而,別忘了,真實的生活就是經濟學,真的有那麼難嗎?............ ☆★

星期三, 3月 24, 2004

不一樣的世界















  上個星期一(三月十六號)我因公事所以隨著我的leader去到馬祖出差,一連去了三天,在這三天學到了不少東西和經驗,但若就公事不說的話,我在這馬祖的三天倒也有許多不一樣的感受。

  到了馬祖一下飛機,眼前所看到的不是高樓大廈也不是來來往往的人群,除了機場外,四周只見一片藍藍的海,似乎在告訴我說~~ "小子,你一看就是第一次來的,先拜個碼頭吧!" 的確,我看來就像是一個好奇寶寶一樣,對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感到好奇。因為直覺告訴我說這裡居然連機場都這麼不繁榮,那一定很落後。

  出了機場,飯店的老闆已在外面舉著牌子等著我們,上車後一路上所看到的除了海之外就是山,我心裡想著"看這樣子,晚上也別想出來閒逛了",沒多久老闆也說到這裡是沒有夜生活的,大家都很早睡(這跟我熟悉的台灣差好多!),而我們約開個十分鐘就到飯店了(你可以猜想到馬祖有多小了)。

  第一天晚上連江縣政府的盧課長和陳議員招待我們去吃飯和喝咖啡,在台灣這是很平常的事,但在馬祖光聽到「吃飯」和「喝咖啡」我不禁在心裡好奇,"這種地方去那裡吃飯喝咖啡?"接下來我們就一路一直不停的走,這種感覺很像在鄉村裡延著山路走的那種感覺,一路上課長和路人一邊打招呼一邊有說有笑,我看到這個畫面不禁想到以前奶奶常說她們小的時候都跟附近的居民很熟(但現在的台灣那裡還有這樣的畫面?)我以為我這輩子不會在看到這種情形,沒想到就在馬祖看到了。

  吃完飯後我們接著去喝咖啡,這間咖啡廳是馬祖唯一的一間,它很小,從外面看來很像是以前台灣六十年代時的紅磚瓦的房子,推開門進去後,裡面掛了許多馬祖的紀念畫,感覺真的是非常的懷舊,我們坐了下來點完咖啡後約半小時老闆娘才端咖啡過來,我想這若在台灣,客人早已不耐煩了,但不知為何我此時卻不這麼覺得,彷彿一切都這樣的理所當然。

  在馬祖也有一件很特別的事,就是開計程車的司機多半是女性,而我們三天都搭同一個司機的車,她叫小芬,非常的親切,而也透過她的對話才知道,在馬祖開計程車是非常好賺的,因為以前阿兵哥很多,所以很好賺(但現在較沒這麼好賺了),她還說若她早個十年來這裡開計程車,房子都不知可以買幾幢了...
沒想到吧! 在台灣開計程車是比較沒有地位的行業,沒想到在馬祖卻是這麼令人稱羨的工作,可見職業真的是不分貴賤的。

  在第三天要回台灣時,一想到回到台灣後將會有許多堆積如山的工作在等著我,不免感到頭皮發麻,再想想馬祖的那個計程車司機小芬、賣馬祖特產的好心老闆、咖啡廳的老闆娘.....我們每天一樣有著24小時只是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生活,馬祖雖不像台灣這麼繁華,但相對的他們的生活也簡單許多,慾望也簡單許多,這對現在的我來講是一種無法言喻的幸福,"馬祖"給我了許多許久未曾看到的畫面,也讓我有幸能參與以前奶奶年輕時候的生活環境,希望下次有機會能再去馬祖看看。